相伴江湖 -- Be With You

2008年3月17日星期一

Install ubuntu 8.04 in a thinkpad x61 under wubi

通过Wubi在thinkpad x61上安装ubuntu 8.04.
Download hardy iso, open the iso file and extract file "wubi.exe", run it and install ubuntu in a virtual disk. Sometimes the wubi.exe file report an error in windows system, it can be resolved by copy the install file to another place, such as a different disk partition of the iso file.
The system will be installed after reboot, and choose "ubuntu" when grub list shows.

After installed the system, the system will be fine for network, sound(need to modify the volume because the default is mute), Fn+ control for F*, thinklight, and so on.

Change the sources.list file with the following lines:
****************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hardy-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
Then run:
>sudo apt-get update
After a moment the auto system update tips will display on the system tray, open it and update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guides, or you can just ignore it and run: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to update the system mannual.

Install some other needed software:
Open Synaptic under System-Administrater, search "zh"(chinese locale), "scim"(chinese input), "thinkpad"(thinkpad notebook softwares), "smplayer"(movie player), and choose the softwares you want to install.

Install w32codecs for decodecs, need to add sources:
************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dapper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dapper-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dapper-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 dapper-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http://ubuntu.cn99.com/ubuntu-cn/ dapper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

After the w32codecs installed, the smplayer can't play rm/rmvb files yet!
>sudo apt-get install smplayer-themes
modify /etc/environment, add the following line in the last to display chinese filename:
LC_ALL=zh_CN.utf-8

Mp3 player: the default music player is rhythmbox, however it can't play mp3 by default, need to run:
>sudo apt-get install gstreamer0.10-*plugins-ugly (For mp3 support)
>sudo apt-get install gstreamer0.10-ffmpeg (For wmv support)

To resolve the chinese display error in rhythmbox, need to run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mutagen
>mid3iconv -e GBK *.mp3 (Didn't test)

Remaining problem:
How to input chinese in EN locale?
edite /etc/fonts/conf.avail/40-generic.conf and 65-nonlatin.conf
add the following lines before line "<family>Kochi Mincho</family>"
<family>SimSun</family> (or <family>Microsoft YaHei</family> for Yahei)
edit /etc/environment and add the following line:
LC_CTYPE="zh_CN.UTF-8"

smplayer and rhythmbox can't open files whose name including chinese.
modify /etc/environment, add the following line in the last:
LC_ALL=zh_CN.utf-8

标签: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如何使用foundry提供的ADS模型文件

How to use model file provided by the foundry in ADS?

对于foundry提供了完整的design-kit,可以简单的在ads中添加。但是如果是.net文件,要添加的话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1. Find the model file for ADS, always named with *.net, put it in any path ADS can reach.

2. In ADS, open a new schematic window.

3. run File-->Import, specify the Netlist File (don't change anything in the .net file).

4. After importing, the model items will be shown on the schematic window.

5. Copy the model items to your design windows.

6. Then you can simulate with the models.

标签: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在Cadencd Virtuoso环境中添加Calibre选项

Add 'calibre' menu in Virtuoso environment

如果Virtuoso和Calibre都能正常使用,但是在Virtuoso的电路和版图界面中都没有Calibre的选项,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在你的~/.cdsinit文件中加入以下内容:

skillPath=getSkillPath();
setSkillPath(append(skillPath list("/apps/Mentor/calibre/lib")));
load("calibre.skl");

标签: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双色球过滤matlab程序--更新中

用matlab写的双色球和七星彩过滤程序,每个都包括多个子程序,用于产生组合、各种条件过滤、中奖情况查询等。目录如下:(缺乏写详细文档的动力:( )

0、主程序,在matlab中切换目录至ssq所在程序位置,运行

>>ssq

打开图1所示界面,每个按钮单击后将分别打开对应窗口。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3

图1                    图2

一、产生
界面如图2所示,可选择红球范围或指定特定的红球。
1) 范围。红球范围可自行输入,默认从1到33。设定后点击“开始生成”,即会产生所有可能的红球组合。
2) 指定红球。可输入任意多个红球号,用空格或逗号隔开,输入后点击“开始生成”,即可产生所有输入红球号的组合。


二、范围过滤 filter_fw
clip_image001[5]


三、特定值过滤 filter_td
3.1. 不出现的数
3.2. 总和特定值
3.3. 1#和6#之和特定值删除
3.4. 最大差距特定值(6#和1#之差)
3.5. 奇数个数特定值删除
3.6. 相邻数删除(如1、2相邻,8、9相邻,可设多个)
3.7 1#到6#指定位置为奇数
3.8 按组删除 (1~11,12~22,23~33三组,每组指定范围)


四、分布过滤
4.1. 1# 6#奇偶性分布
4.2. 1# 6#除3余数分布
4.3. 三连奇
4.4. 四连奇
4.5. 五连奇
4.6. 三连偶
4.6. 四连偶
4.7. 五连偶


五、数组过滤
5.1. 热球(输入多个球)出现个数范围(从几到几),超过范围删除;
5.2. 温球...
5.3. 次温球...
5.4. 冷球...
5.5. 质数..
5.6. 黄金数...
5.7. 特定数组...


A、中奖查询 zj

标签:

滚动条




找了个滚动条,留这里先。

 


添加滚动条2

在发布文章的时候切换到HTML模式,加入如下代码:


<div style='height:280px;overflow:auto;'>你的文字内容</div>


280是高度,可自行设置。


标签:

[zz]次级贷危机通俗解释

在美国,按揭贷款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优质贷款市场,这个市场面对信用分数在六百六十分以上的优质客户,主要提供传统的十五到三十年固定利率按揭贷款。第三个层次就是次级贷款市场,他针对的是信用分数低于两百二十分,没有收入证明与负债较重的人,主要是提供三到七年的短期贷款。至于第二层次就是 ALT-A贷款市场,主要是提供介乎前两者之间的贷款。

一般认为,美国的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一万两千到一万五千亿美元左右,其中大约百分之四十七左右的人没有收入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五千到六千亿美元之间。虽然这明显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但是因为它的按揭贷款利率大约比基准利率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算是个高回报的市场,所以还是有很多银行趋之若骛。
为了追逐利润,参与次级市场的贷款公司一般都比较灵活,他们推出了无本金贷款,三年、五年、七年可调整利率贷款,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而这些贷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还款的开头几年,每月的按揭支付很低而且固定,但是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就突然增加。
事实上,这些贷款的受众极为庞大。选择这种按揭贷款的人,一般都是房产贷款,而这些人之所以选择这种贷款,一般都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他们认为房地产会一直往上涨,实在不行了,把房子卖了,把贷款提前还掉,就万事大吉了。第二,他们认为房地产的增值速度要高于利息负担的增加。
总结起来,这两个原因实际上都只是一个原因——无论是发放贷款的银行,还是接受贷款的个人,都一致认为美国房地产会一直景气下去。而只要美国房地产一直景气,这种经济模式就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而二战过后,美国的房地产前景,从未像今天这样糟糕过。
次级债是只有一万多亿,但是如果次级债问题一旦冒出头来,可就不止是一万多亿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世界经济格局发生转变的开始。
这得全部归功于金融寡头们所玩的金融把戏了。
也就是资产证券化。
这个稍微有点复杂,在这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名词,放货公司,投行,资产评级公司,对冲基金,美国退休基金等大型基金,还有就是普通民众。
首先是普通民众中收入不是很稳定,甚至于根本就没有稳定收入的人要买一栋房子。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钱,你是不是就买不起房子?那你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放货公司,也就是次级按揭款的这些公司就出现了。他们会跟你说,没问题,我借钱给你。不但借钱给你,而且一切条件从优。你是不是担心还不起?没关系,最初几年只还一点点,后面再增加还款额度。什么、你怕将来还不起?别傻了,你看看现在的房价,天天往上涨,你到时候真没钱了,把房子卖掉不就可以了吗?我敢货,你还不敢借啊?
OK,就这样这位买房者借了这个货款公司的钱了。从理论上来说,贷款公司所说的话也没错。只要美国房地产一直往上扬,这个贷款是不会出问题的。但是问题是,房价怎么可能一直往上升呢?美国在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五年,不就经历漫长的八年熊市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代贷款公司一想。嗯,不对,这个很危险,我不能自己扛这个风险。这时候,放货公司就想到投行了。
投行是美国金融地核心支柱,同时也是那些金融寡头核心利益之所在。美国甚至于世界的一切金融活动。归根结底都控制在美国的投行手里。投行是十分神通广大的。在投行的银行家的嘴里,有一个常用的词汇,叫做金融创新,什么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是,就是你可以想到地,你可能赚到的钱,我通通帮你变现。
好了,贷款公司找到投行之后,心里还挺有些惴惴不安的,因为他知道他这个贷款的风险其实限大。只要美国房地产一旦发生动荡,不良贷款率就会迅速飙高。他们心想,连他们都看出来,投行的老大们不大可能看不出来。他们想得没错,他们都看得出来的问题,投行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不过,这些放货公司们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投行从来都是不怕风险的,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回报。而眼下这个东西,在投行银行家的眼里。显然是很有搞头的。于是,投行地大佬们二话不说大笔一挥,干。
贷款公司的人顿时松了一口气,而投行的经理们就开始忙活了。忙什么呢?忙着包装啊。包装给谁看,给资产评级公司看。资产评级公司说白了,就相当于质监局,你的苹果上市之前,他先给你打个标签,aaa就是最好的苹果。口感好,味道香,还有益身心。一般来说。只要有了这个标签,你的苹果就好卖了。
投行经理们日夜赶工。将这些贷款按照质量的高低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低级部分,称之为普通CDO(债务抵押凭证的缩写),占百分之十,第二个部分叫做是中级,份额同样是百分之十,称之为中级CDO,最后是高级,份额最多,是百分之八十,叫做高级CDO。投行经理们抓破脑壳,给这些贷款准备了一大堆的报告,数据还是数字模型。然后,主举冲冲地到了资产评级公司。
投行的银行家们很诚恳的说,嗯我这个普通CDO以及中级CDO,确实是点危险。让人觉得他这人他实在,紧接着,他又说,但是我这个高级CDO,那可真是帝国大厦还可靠和保险。紧接着,他们马上丢出一大堆数据,你看,在过去三年来,我们地不良贷款率是多么低啊。再接着,又再抛出一个拿过诺贝尔奖的专家做的数字模型,你看,根据这个当今世界最新的数字模型显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良贷款率也将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准。是不是很安全?我跟你说,还不止这么安全,你看,万一这个贷款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是先赔普通CEO和中级CDO部分的钱,高级CDO的钱是到最后才动的。除非美国房地产崩盘,否则,再怎么惨也不可能动到高级部分的钱的。
如果有人说,那美国地产真地崩盘的话,怎么办?历史上又不是没崩过。投行的银行家们就会马上说,怎么可能,就算地球爆炸了,美国也会单独被炸到月球上继续繁荣的。然后,投行的银行家们就会砸出一吨重的研究报告,证明美国经济多么坚挺,当前房地产发展形势如果喜人,总之一句话,要想美国地产垮,那比弄炸地球还难。
当然,这些资产评级公司里的人,也不比投行的银行家傻,全都是人精。他们的金融直觉不比任何金融家差,再加上他们一天到晚没事就研究美国经济过去的衰退史。对于花无百日红这句话有着比任何人都深刻的理解。他们怎么可能被投行忽悠到呢?但是……要知道,在金融市场上,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起来像不像真的。大家在金融里玩的是什么?不就是念想么?有几个人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是因为这间公司有多少实际的业绩?你以为全世界都是巴菲特么?
再者说了,你以为资产评级公司是白干的?投行是要掏钱的。你普通投资者又不给资产级公司的人发工资真正养着他们的,是投行。人家给你好声好气的说,也给了你足以对外界交代的材料,你还要怎样?难不成真的不想混了?于是通情达理,同时腰包鼓鼓的资产评级公司二话不说,大印一盖,高级CDO的评级是 AAA,什么叫做AAA?简单的说,就是一百分。
有了这个评级,投行就好事了,高级CDO轻而易举搞定,卖个满堂彩,大家发财,将来地产下跌,贷款崩盘,也不关我的事,让那些买了高级CDO的傻逼哭去吧,反正银子咱已经装进腰包了。贷款公司,投行都实现了无风险收益,风险全部给了高级CDO的凯子。
但是有个问题,如果按照这样的话,那就算次级债的问题爆发出来,那也只能伤害普通美国民众的利益,伤害不到这些投行,更不伤害到那些金融寡头。
不过,如果投行们的行为只是到这里为止,那么他们确实只赚不赔。但是问题是金融家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赚完这个钱,投行们又回头来盯着普通CDO和中级CDO,心想,啧,这东西反正摆着也是摆着,我是不是该找个什么方法,让这玩意也帮我赚点钱。
略加考虑之后,投行们的大佬们又想起了一个好办法找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什么?那都是刀口舔血的主。普通CDO和中级CDO确实是风险比较高,但是相对来说,收益也确实很高。一般来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银行利率最低的就是日本。对冲基金一盘算,我到日本银行去借钱,换成美元,来买它个CDO,我每年的收益率相当高啊,而且是个无本生利,为什么不干?干!
于是,就这样,对冲基金将这个包袱接了过去。投行甩了包袱,对冲基金也有生财之道,大家又一次皆大欢喜,这里,唯一就只有一个风险,就是有些对冲基金,是投行们自己成立的。险些之外,别无风险。
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诡异了。美国房地产从两千零二年开始一路狂飚,都翻了一倍了。这样一来,次级债的不良还款率就很低,这样一来,这些CDO就开始当红了,因为它的回报率确实很高。一时之间,投行们都眼热了,我靠,原来这玩意这么赚钱啊,早知道我自己搞了。于是带这种有些懊悔的心情,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投行们大举买入这些对冲基金,想要分享这些基金因为CDO带来的利益。这是投行们第一个危机,他们喂给一条狗一碗砒霜,看它半天不死,还越长越大,实在忍耐不住,竟然去吃这狗的狗肉。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危机了。这些CDO一热起来之后,对冲基金就抖起来了。对冲基金是什么?手里有一块钱,就敢借一百块来玩的主。手里有了这么炙手可热的资产怎么可能浪费,当然是拿出去抵押现金,好继续投机了。而他们拿来抵押的抵押品,正是当初投行卖给他们的CDO,然后换得了五倍到十五倍的贷款。
在这种驱动之下,投行做CDO的热情越来越高,而对冲基金买这些CDO的热情越来越高。买了之后,拿出去抵押换贷款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于是乎,不知不觉间,以十万亿计的美元通过CDO这个杠杠不断从银行里卷出来。当美国保持低利率,当美国地产一路飘红的时候,一切都好,但是当局面变坏,局势就会变得不可收拾。投行们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眼前的利润已经让他们甚至不想去想明天,还是一头栽了进去。
不过你以为金融家们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哈,那你实在是太小看他们了。
伟大的华尔街金融家们的思维,是永远超乎常人的想象力的。在美国金融,言必称对冲。我们不是CDO有风险么?好,美国投行的大佬们再次做个发明,弄了个东西叫做信用违约掉期,简称CDS。CDS就是说,如果有投资人愿意承担CDO的违约风险,那他将得到拥有CDO的分期支付的违约保险金,对于投资人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承担风险的投资人并不需要出任何资金,也不需要与被保险的资产有任何关系,他只需要承担CDO潜在的违约风险,就可以得到一笔分期支付的保险金。
首先,你买了CDO然后你每年赚很多钱。但是你担心将来地产动荡,不良贷款率增加,手里的CDO变得不值钱,这个时候,投行椎出CDS,你只要分一部分利润给别人,那就可以将你所承担的风险完全推给买CDS的人,实现无风险收益,是不是很爽?而购买CDS的人,一毛钱也不用出。就可以每年分利润,是不是也很爽?又一次皆大欢喜,然后投行在这过程中又再次大捞一笔,天才吧?
如果你以为投行里的大佬们的想采力只是到此为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接下来,投行们还会推出他们的杀手级应用——合成CDO。
合成CDO是基于CDS基础上的新产品。我们刚才说过CDS就是购买人承担CDO的违约风险。然后不用出一分钱,就可以每过一段时间得到保险金。只要美国地产不出问题。那么CDO就不会出问题,只要CDO不出问题。那么购买CDS的人就可以一直得到保险金。
我刚才说过什么?华尔街的投行大佬们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金融创新?什么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是将所有可以预期的收益都马上变现。
于是投行的人又要将CDS也资产证券化!!!
既然CDS有固定收益,那为什么不可以将它也包装起来再次证券化,送到市场上去卖呢?!
本来因为运行的巨大风险,那些资产评级公司不敢给这种证券评级。眼看将CDS证券化的路要天折了。这时候,了不起的雷诺公司光荣登场了,他们做出了一个天才的金融创新。那就是将CDS产生的现金流蓄积成一个备用的‘资金池’,这样一来,一旦出现违约情况,你可以先亏你白得的那份钱,不会亏到自己的钱。而当你觉得不妥的时候,你可以在亏到你自己的钱之前,将它卖掉。
想想看,以前你投资CDO债券,为了得到现金流,你必须真金白银的投钱进去,而且必须承担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现在你的钱可以不动,仍然放在股市里或其它地方为你继续创造财富,你只要承担一些风险就会得到稳定的现金流。天啊,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暗爽的投资产品吗?有了这个理由,资产评级公司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盖上了AAA的大印。然后这个投资产品就在美国卖疯了,包括养老基金,教育基金,以及众多外国基金在内地大量基金蜂拥买入。
可实际上,不管这个东西怎么包装,它其实还是个高风险的品种。一旦美国地产真的出现动荡,就会遇到大麻烦!
不过那又怎样?高额回报已经实现过了,他们的高额奖金也已经拿到手了。除了这个普通的合成CDO之外,他们还针对对冲基金专门发行一种叫做零息债券的合成 CDO产品,这种产品的风险更高,更可怕。而正是通过我刚才所说的这些渠道,区区一万多亿美元的次级债,便被极力膨胀到数十万亿美元。
表面上看来,在这个游戏里唯一得到益处的人,只有投行,他们是无本生利。
但是因为过于贪婪,过度贷款和对冲基金,并且鼓励的投机行为,甚至于投资给对冲基金,给投行带来的损失,同样是巨大的。而最重要的是,被他们害得倾家荡产的很多人,同样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客户。一旦美国地产出现振荡,并将带来大规模的破产潮,从而引发美国经济衰退,而美国投行在这种衰退潮中,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整个美国社会就像是一个人,而美国投行就像是它的大脑。投行倚靠吞噬自己的身体为生,只要它吞噬的速度控制的好的括,这个身体确实可以不断长出新肉来供它吞噬,但是万一他们过于贪婪,一口气将自己的身体咬得体无完肤的话,那么最后也必将葬送它自己。这些道理,无论是华尔街精英,还站在幕后的金融寡头都清楚,但是当鲜红的利润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抵挡这种诱惑,疯狂的吞噬利润,以至于歪最后将自己也吞噬掉,这几乎是所有金融寡头的悲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462561.html?fr=qrl


标签:

[zz]股市中最经典的故事

一个十分经典有趣的故事:

A君和B君两个人在街上卖烧饼,记住了,我们假设这个世界只有他们两个人卖烧饼。我们再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不需要向工商税务部门缴纳税费,也不必担心城管部门的端窝行动,总之就是很自由的摆摊设点;再假设每个烧饼只卖一块钱就可以保本;最后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你如果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多假设,我只能告诉你,股市里任何技术面和基本面要成立,本来就有非常多的假设条件作为基础,这是游戏规则。
可能是因为他们选择的地段不理想,也可能是当地的居民不喜欢吃烧饼,A君和B君的生意很不好,辛辛苦苦站了一天,也没有一个人买他们的烧饼。
A君说“好无聊啊”,B君说“好无聊啊”,各位读者朋友读到这里也会说“好无聊啊”。这时候整个故事的气氛就像股市中的震荡行情,一点都不活跃。
为了不让大家无聊,A君对B君说:“要不,咱们来玩个游戏?”B君说,“好”。故事就此展开……
A君花一块钱跟B君买了一个烧饼,B君也花一块钱跟A君买了一个烧饼,现金交割。
A君再花两块钱跟B君买了一个烧饼,B君也再花两块钱跟A君买了一个烧饼,现金交割。
A君再花三块钱跟B君买了一个烧饼,B君也再花三块钱跟A君买了一个烧饼,现金交割。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各位读者朋友),烧饼的价格飞速上涨,不一会烧饼的价格就涨到了20元/个,如果每个烧饼的收益是0.2元,那么就意味着最初只有5倍市盈率的烧饼瞬间变成了100倍的市盈率了。不得了,烧饼的交易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泡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A君和B君两个人的烧饼数量仍然一样多,他们钱包里的钱也分文没有改变,然而他们的烧饼价格的确是上涨了啊,按照新会计制度来核算,他们拥有的资产也的确是“增值”了,他们所拥有的烧饼 “市值”也的确是增加了许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正在两个人找不到头绪的时候,聪明的C君出现了。C君刚才听自己的朋友说烧饼涨价了,要赶快去买,说不定买了之后再卖给别人还能赚一笔。C君也确实发现,他刚来的时候价格只有5元,很快就涨到了20元了。C君是个经济学家,也是股市中的投资兼投机实践家,简单地说是个“庄家”,他确信烧饼还没到顶。旁边的 “分析家”和“股评家”虽然不敢买,却大胆预测烧饼价格的真正顶部至少要到100元。于是C君带头以20元的价格买了一批烧饼,在C君的示范效应下,群众开始疯狂抢购价格飞涨的烧饼,当A、B二人的烧饼全部卖完的时候,每个烧饼的价格已经达到了80元了。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故事中所有的人都赚到了钱。
不是说市场交易是一个零和游戏吗?那么到底是谁在亏钱呢?答案是没有人亏钱,皆大欢喜。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继续。这些买烧饼的群众有些人比较理性,认为一只原本只值1元的烧饼涨到快100元了,已经有很大的风险了,于是转手卖给了别人。一些胆小的人也在接近100元的时候卖掉了,然而当他们卖完后,发现烧饼价格已经突破了100元,一口气涨到了120元。后悔莫及啊!于是又杀个回马枪,倾家荡产地买了一大堆烧饼。
当烧饼价格突破了“分析家”和“股评家”预测的100元之后,群众开始预测烧饼要涨到200元、300元甚至500元。这种利润多么大啊,比银行存款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了!于是,再也没有人愿意卖了,都死死地抱着自己心爱的烧饼,即使没钱吃饭了,也不舍得吃掉手上的烧饼——这不是吃烧饼,是吃金子啊!
没有烧饼卖了怎么办?有高人提出了妙招:可不可以进行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啊?发行权证也好。
当烧饼价格快涨到200元的时候,期货、期权、权证等新的交易品种也相继出现了。C君一直控制着超过50%的烧饼,这个时候他打算去挖掘下一个交易品种 ——面包。于是他在200元附近偷偷地把手上的烧饼全部卖掉了,利润整整为10倍。可是面包是个新生产品,没有人去买,大家的心思还留在烧饼上面。怎么办呢?只有让大家卖掉烧饼才有钱啊。于是C君又偷偷地跑到监管部门,举报群众在倒卖烧饼,使得烧饼产生了巨大的泡沫。
监管部门跑到那里一看,不得了!这样的物价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吗?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啊!要打压!于是监管部门下了一道命令:每只烧饼限价1元,并鼓励A君和B君继续大量制作烧饼。与此同时,工商部门找到了A君和B君,要求二人注册商标并有固定的办公场地,税务部门要求A君和B君缴纳税费,也要求烧饼交易者缴纳交易税,城管部门也出来抓人了,哪个敢当街交易,统统罚款。
崩溃了,崩溃了,崩溃的不但是烧饼的价格,崩溃的包括买烧饼的群众。有内幕消息的人、C君的亲戚朋友在监管部门还没发布限价令的时候就高价卖掉了,部分消息灵通的人、手脚快的人打8折将烧饼转卖了,而大多数人花了近200元买入,最后不得不1元卖出,亏得血本无归。
很多人叹息,早知道不买烧饼了,买油条也好啊。可是市场没有早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这和炒股一样感觉,金融市场本就是一个追本逐利的市场,机构有融资的自由,有操纵股价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心知肚明的,而我们既然还去参与,只能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等不好的现象丢到一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分。让自己强大起来,对手自然相对渺小了。

http://laoqianzhu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90404

标签:

[zz]再融资背后藏着多少猫腻

对比最近的股市走势,再融资其实成为打压股市的重磅炸弹,往往是一剑封喉。回首最近的种种反常现象,再融资对股市造成的重创,难道仅仅是意外效果吗?这背后隐藏着什么?

1.再融资“接力棒”刀刀见血
1月21日,多家媒体在首页重要位置刊登新闻:《中国平安或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其中提到:在A股上市近一年后,中国平安再次开启融资“阀门”,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当时的收盘价测算,中国平安公开增发募集资金额将达到约1178亿元,再加上412亿分离债募资额度,其再融资规模将接近1600亿元。
沪指当即从5200点狂泻,一口气跌倒4195.75点,触及政策底线,2月1日,证监会批准两只创新型封闭式股票基金发行,A股大涨,2月4日,上证指数涨351.40点,创出历史最大上涨点数,重上4600点,股市人气重新恢复。
但是,2月20日,市场突然传出浦发银行再融资400亿元的传闻,引发恐慌性抛盘,股市再次大跌。2月22日,又有两只股票基金和两只债券基金获批,对低迷的股市可谓利好,但当天早上马上有大秦铁路再融资传闻发出,利好因素被化解,大秦铁路跌停,大盘猛跌。2月23日,中国联通再融资的传闻传出,联通跌停,沪指创下4182.77点最低点。市场人气几近崩溃。大秦铁路与中国联通先后辟谣。
再融资,围绕打压股市一个接一个展开,犹如在传递一个无形的接力棒,配合得可谓天衣无缝。倘若2月25日证监会不明确表态,这一接力棒恐怕会继续延续下去。而且,这一接力棒重点打压的思路非常清晰,“以小博大”,尽可能大地产生恐吓效果,压低股市,逼出散户投资者的筹码,让他们的绝望中亏损血汗钱。事实上,股市的恐慌性下跌也的确证明某些人的目的达到了。
2.谁提前走漏了再融资的消息
中国平安再融资给脆弱的市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但是,随后,《理财周报》以翔实的数据证明,105家机构在暴跌前夜已经逃遁中国平安!据上证所授权发布的 Topview数据显示:去年12月28日,超过330家机构持有中国平安约62.8%股权;今年1月3日,持股机构缩减为25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 57.3%;1月11日,机构再次缩减为24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53%。在大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18日,持股机构已缩减至225家,持股比例首次低于50%,仅有46.3%。而在这一过程中,散户手中的筹码却在逐步上升。
媒体推测,“似乎有些机构在中国平安发布再融资消息前半个月就得到了讯息”。中国平安股价从2007年10月24日149.28元的最高点,跌到1月29日的72.48元,跌去了一半多。在机构套盾之时,散户接过筹码。
是什么让机构成了先知先觉者?如果机构与散户一样,在大跌开始时才得到消息,中国平安将面对什么?浦发银行也上演了类似的故事。在再融资传闻传出前,一些机构资金就已开始撤退——“这次浦发尚未发布增发公告,得到消息的基金经理就提前减持,以应对增发预期。”
离奇的是,在中国平安再融资引发股市大跌时,它像一只半个月没有吃到食物的恶狼,紧紧地咬着再融资计划不松口,客观上强化了利空效果。
2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报道称:由马明哲(中国平安董事长)带队,中国平安总精算师兼总经理助姚波、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万放等组成的团队,日前集中拜访上海多家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另一队中国平安高管则前往北京拜访当地各大基金公司。出访主要目的是介绍中国平安战略构想、阐述寿险业务对于中国平安的重要性和初步解释“天量”再融资的用途。
这种高调“拜访”的必要性暂且不说,“拜访”同样发生在1月22日,两只股票基金和两只债券基金获批之时,与浦发银行再融资的传闻一样,进一步强化了利空效果,令投资者丧失信心。
3.再融资背后的外资身影
《货币战争》中描述的场景令人震惊,如果说它因为带有的民族情绪多少影响了人们的信任的话,那么,如果看了约翰·珀金斯根据自己写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你会发现,《货币战争》只不过是在展示真实的预言而已。
在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消息公布后,人民网做了一个《谁的“中国”平安 1600亿元融资计划要干什么》的专题,其中提到:
2002年10月8日,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为10%。汇丰集团成为平安第二大股东。2004年6 月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又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行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2005年6月,汇丰以 81.04亿港元(每股13.2港币,较当日香港二级市场溢价9%)的价格,增持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9.91%,将汇丰持有的平安股份增加到19.9%。中国平安正式进入“汇丰时代”。现在汇丰更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首。
从中国平安数据中可以知道,十大股东中“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为其第二大股东。在十大流通股中,位居前两名的仍是“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再看看浦发银行,花旗银行持有浦发银行4.20%股份,但是,根据浦发银行与花旗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第二补充协议》,花旗承诺将继续增持浦发银行股份至19.9%。有一个问题值得追问:如果股价下跌,对花旗增持股份是否更为有利?
事实上,尽管目前再融资消息很多,但大都仅停留在传闻层面,只有金额巨大的中国平安与浦发银行的再融资计划是得到确认的。在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已经对股市人气造成重创的情况下,浦发银行选择这一时机(尽管是消息提前走漏所致)难道不显得诡异吗?因为必然会导致股市加速下跌。
实际上,这两家是最没有必要再融资的。有评论指出:“光是中国平安一家所提出的再融资计划就达到1600亿元,而此前其发行A股筹资382亿元还未满一年,且原来的募资使用计划还未付诸实施。近日提出400亿再融资计划的浦发银行和平安一样也是刚刚发行60亿元的债券。”
4.谁在做空中国股市
关于这波股市的下跌,有几家媒体进行了调查。比如,《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作为A股第一权重股中石油的最大空头,第四大权重股中国银行的最大空头,第五大权重股中国神华的最大空头,第十三大权重股大秦铁路的最大空头,T28335席位是近期不折不扣的最大空头。那么,谁是T28335? “T28335极有可能是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分红。”
在这波下跌中,先做空者是最大受益者,他们因此变得更加主动。一方面,他们是在相对高位出仓,赚取了很可观的差价。另一方面,为新资金建仓提供了契机。如果再因再融资而获利,可谓一举三得。
这还只是从中国市场而言,如果从国际资本市场层面来看,做空中国股市在国外,仍可以使一些人获取暴利,并且是更惊人的暴利——哪怕是在中国股市短暂虚亏,他们都可能获取暴利。这意味着,海外资金做空中国股市有了一个隐蔽但更重要的理由。
去年11月8日,全球首只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11月9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是这样报道的:“8日,全球首只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这只以中国股票市场下跌获利的ETF,将双倍反向于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的日回报率。”另有评论指出:“一旦这只抛空中国股市获利的ETF产品在美国挂牌,将会引来大量的巨鳄闻腥而来,尤其是已经通过QFII在中国A股投资的大行。”
这意味着,做空中国股市,能给海外资金带来比投资于股市更丰厚的回报——更何况,他们是最早通过抛售股票打压中国股市者,机会更好。同时,打压中国股市可以为他们低价建仓提供契机。
我们都知道一个消息,即QFII额度从10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这一消息最早出现在2007年5月23日(5月22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正式启幕,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美国财长保尔森等中美政府高官均出席这次会议),其中对“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上升、适当放宽金融机构持股比例等领域”达成新的共识。而QFII新增额度的真正审批新闻是在2007年12月9日见报的,当时报道的时间为“日前”,内容是“已将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总限额提升至300亿美元”。如果这个日前是“一个月前”或“两个月前”,股指都是在接近6000点位置。这显然不是最佳建仓良机。
5.一个个奇妙的巧合
如果QFII新增额度的正式获批时间向前推一个月,那么,正好是在中国股市接近六千点高位时,同时,也正好是全球首只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 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时间。QFII需要中国股市下跌,以寻找最佳建仓良机。自此以后,中国股市开始步入漫长的调整阶段。我承认中国股市当时存在市盈率过高等问题。但是,从5·30大跌后一直到A股步入6000点,QFII有几个提到过泡沫问题?相反,在5·30以前,他们倒是拼命强调泡沫,“A股泡沫太大,沪指有可能在今后3个月内跌破3000点”;“目前A股散户持股比例已达65%-70%,高出成熟市场一倍,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见顶信号。”有的外方研究机构甚至露骨地呼吁政府干预——“应采取措施阻止泡沫的进一步形成。”这些来自自由市场的投资者,对行政力量频频招手,令人诧异。随后,印花税率提高,A股暴跌,QFII集体沉默。等到持仓结果公布,人们才发现,QFII实实在在地抄了一个大底。
政策市,被QFII利用了。
这次打压中国股市,最早是从对瑞银抛售中国石油的质疑开始。中国石油由于对指数的影响大(据统计,中国石油每下跌10%就将拖累上证指数下跌200点),正因为这一点,中国石油成为拖累股市下行的重要力量,如果从工具的角度来看,它何尝不是打压中国股市的利器?
QFII是更贪婪的逐利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发布虚假的股指报告欺骗国内投资者,也不惜违反中国的法律。
因为境外股东违规买卖股份超过5%,短线炒作获益上亿元而没有公告,南宁糖业从2月21日起临时停牌。这是一起典型的外资股东违规事件。2月20日,南宁糖业披露的一则公告显示:南宁糖业的境外机构股东马丁居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MCIM)、马丁居里公司(MCI)于2007年8月分别买入公司股票 716.8469万股及975.4179万股,分别占南宁糖业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73%及3.71%。由于马丁居里有限公司(MCL)是MCIM和 MCI的母公司(均为100%控股),MCL被视为持有南宁糖业5.90%的股权。MCIM、MCI于2008年1月4日至1月25日所卖出南宁糖业股份累计已达1453.5656万股,占上市公司股份总额的5.07%,并因此获利近亿元。
而这一短线炒作获利行为,多处涉嫌违规:在“控制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百分之五”的情况下,它未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也未通知该上市公司予以公告。并且涉嫌触犯我国《证券法》。根据该法规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据此,南京糖业有充分理由和明确法律依据,向MCIM和 MCI追讨其短线操作获得的违法收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南宁糖业是MCL在国内A股的唯一一单交易,MCL短线炒作的计划不可谓不缜密,如果说不是提前策划好的,这种巧合实在过于完美!离奇的是,有人竟然发出此事即使起诉也难以执行的论调。我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股票投资,应当遵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持股比例限制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如果QFII处罚中国法律而逍遥法外,法律的尊严何在?对国内投资者是否公平?
6.一边唱空一般做多
心口不一是外资的常见做法。当股市调整到4000多点,有某海外分析师指出:中国股市即使跌到2000点仍有泡沫。这种论调为何在6000点之前没有出现,反而在股市调整到如此位置密集发出呢?而大量的数据显示,在他高调唱空时候,他所供职的投行却在做多。
当中国平安再融资消息刊发之时,与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的时间相差仅一天。倘若不考虑期限差异,仅以两国基准利率比较,中美基准利率倒挂0.64个百分点。如果以相同期限的市场利率衡量,中美利差已经倒挂近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际热钱不仅受到升值收益的吸引,同时还将受到利差的吸引,“汇差”加 “利差”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将对国际热钱进入中国产生更诱人的吸引力。1月30日,美联储再度宣布降息50个基点,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
当然,热钱进入中国,看重的绝不仅仅是“汇差”、“利差”,而更流入中国的股市和楼市。这与当年日本的情况何其相似!一旦国际热钱打算进入,提前就会唱衰中国股市,炒作中国股市的风险性,以推动股市下跌,而一旦他们建仓完毕,又会借助其能够控制的权威的机构发布唱多信号,以吸引资金跟风,一旦获利足够丰富,达到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悄然抽身而退,从而,产生助涨助跌效应,加大我国股市的波动。
日本股市在热钱推动下,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指数达到其历史最高点38915点。但随着热钱获利退出,日本股市崩盘,到2003年4月,跌至7607.88点,1989年创下的高点时至今日仍可望而不可及。楼市同样如此。
问题在于,QFII为什么可以随意操纵话语权,甚至影响到相关决策?QFII的声音为何更容易受到有关部门和市场的追捧?
一切皆源于利益。瑞银亚洲矿业主管白仲义在其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将中国神华H股的目标价从此前的35.15港元陡然提升至101港元所引发的风波,很久没有停息。外资报告被神化的光环,为何至今受到一些人的顶礼膜拜?
7.可怕的漏洞
有关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投资,语焉不详,有人推测了几个版本。其中,有人怀疑将要收购的海外某公司与汇丰存在着联系。在次债危机蔓延的今天,我们必须对种种成本或风险转嫁行为保持警惕。防止恶意圈钱行为的肆虐——无论是外国公司来圈钱还是国内公司圈钱,都是广大投资者所不能容忍的。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再融资规定不规范,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在用途都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就张开了血盆大口。面对这种贪婪的欲望,难道不应该对制度的漏洞进行深刻反省吗?
在中投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的情况下,我国对黑石基金的投资即已经作出。这种不符合程序的做法,已经使30亿美元的投资亏损近半。中国没有为次债危机买单的义务。事实上,由于我们的大方,一些外国投资者从我国金融投资者获取的好处已经超过了其次债损失。
一位同行列举了一组数据: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 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9.3倍,世界罕见;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 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超过10港元,净赚近800多亿,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500多亿,合计将近1400亿,10倍回报……
对比一下我们购买的美国次债产品,动辄数亿美元的损失,交易结果的反差难道不令我们心中隐隐作痛吗?
中国是一个穷国,许多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下。1978年至2006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减少了2.28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但是,我国划分贫困人口的标准较低,是以人均年收入637元(月均53元人民币)计算的———2007年公布的标准是693元。2003年,温家宝总理坦言,目前的贫困人口标准是低水平的,如果提高200元,贫困人口总数就会上升到9000万。而国际上通用的贫困人口计算标准是人均每天收入低于一美元或者是两美元。即使按最低值一美元计算,综合考虑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差异,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也至少在1亿以上。
动辄数亿美元的损失,如果用到这些穷苦人身上,将给多少人带去脱贫的希望和生活的欢乐?
在崇洋媚外之风自上而下蔓延的今天,谈民族气节之类已经落伍,但是,无论任何一个国家,忽略国民的感受,对外国掠夺者提供便利都是非常危险的。
回到本文的主题,在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庄严承诺发出后,就应该严格监管制度,规范市场,使投资者真正受益而不是产生在掠夺感。

http://laoqianzhu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90194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