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次级贷危机通俗解释
一般认为,美国的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一万两千到一万五千亿美元左右,其中大约百分之四十七左右的人没有收入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五千到六千亿美元之间。虽然这明显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但是因为它的按揭贷款利率大约比基准利率高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算是个高回报的市场,所以还是有很多银行趋之若骛。
为了追逐利润,参与次级市场的贷款公司一般都比较灵活,他们推出了无本金贷款,三年、五年、七年可调整利率贷款,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而这些贷款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还款的开头几年,每月的按揭支付很低而且固定,但是等到一定时间之后,还款压力就突然增加。
事实上,这些贷款的受众极为庞大。选择这种按揭贷款的人,一般都是房产贷款,而这些人之所以选择这种贷款,一般都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他们认为房地产会一直往上涨,实在不行了,把房子卖了,把贷款提前还掉,就万事大吉了。第二,他们认为房地产的增值速度要高于利息负担的增加。
总结起来,这两个原因实际上都只是一个原因——无论是发放贷款的银行,还是接受贷款的个人,都一致认为美国房地产会一直景气下去。而只要美国房地产一直景气,这种经济模式就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而二战过后,美国的房地产前景,从未像今天这样糟糕过。
次级债是只有一万多亿,但是如果次级债问题一旦冒出头来,可就不止是一万多亿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世界经济格局发生转变的开始。
这得全部归功于金融寡头们所玩的金融把戏了。
也就是资产证券化。
这个稍微有点复杂,在这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名词,放货公司,投行,资产评级公司,对冲基金,美国退休基金等大型基金,还有就是普通民众。
首先是普通民众中收入不是很稳定,甚至于根本就没有稳定收入的人要买一栋房子。没有稳定收入,也没有钱,你是不是就买不起房子?那你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放货公司,也就是次级按揭款的这些公司就出现了。他们会跟你说,没问题,我借钱给你。不但借钱给你,而且一切条件从优。你是不是担心还不起?没关系,最初几年只还一点点,后面再增加还款额度。什么、你怕将来还不起?别傻了,你看看现在的房价,天天往上涨,你到时候真没钱了,把房子卖掉不就可以了吗?我敢货,你还不敢借啊?
OK,就这样这位买房者借了这个货款公司的钱了。从理论上来说,贷款公司所说的话也没错。只要美国房地产一直往上扬,这个贷款是不会出问题的。但是问题是,房价怎么可能一直往上升呢?美国在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五年,不就经历漫长的八年熊市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代贷款公司一想。嗯,不对,这个很危险,我不能自己扛这个风险。这时候,放货公司就想到投行了。
投行是美国金融地核心支柱,同时也是那些金融寡头核心利益之所在。美国甚至于世界的一切金融活动。归根结底都控制在美国的投行手里。投行是十分神通广大的。在投行的银行家的嘴里,有一个常用的词汇,叫做金融创新,什么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是,就是你可以想到地,你可能赚到的钱,我通通帮你变现。
好了,贷款公司找到投行之后,心里还挺有些惴惴不安的,因为他知道他这个贷款的风险其实限大。只要美国房地产一旦发生动荡,不良贷款率就会迅速飙高。他们心想,连他们都看出来,投行的老大们不大可能看不出来。他们想得没错,他们都看得出来的问题,投行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不过,这些放货公司们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投行从来都是不怕风险的,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回报。而眼下这个东西,在投行银行家的眼里。显然是很有搞头的。于是,投行地大佬们二话不说大笔一挥,干。
贷款公司的人顿时松了一口气,而投行的经理们就开始忙活了。忙什么呢?忙着包装啊。包装给谁看,给资产评级公司看。资产评级公司说白了,就相当于质监局,你的苹果上市之前,他先给你打个标签,aaa就是最好的苹果。口感好,味道香,还有益身心。一般来说。只要有了这个标签,你的苹果就好卖了。
投行经理们日夜赶工。将这些贷款按照质量的高低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低级部分,称之为普通CDO(债务抵押凭证的缩写),占百分之十,第二个部分叫做是中级,份额同样是百分之十,称之为中级CDO,最后是高级,份额最多,是百分之八十,叫做高级CDO。投行经理们抓破脑壳,给这些贷款准备了一大堆的报告,数据还是数字模型。然后,主举冲冲地到了资产评级公司。
投行的银行家们很诚恳的说,嗯我这个普通CDO以及中级CDO,确实是点危险。让人觉得他这人他实在,紧接着,他又说,但是我这个高级CDO,那可真是帝国大厦还可靠和保险。紧接着,他们马上丢出一大堆数据,你看,在过去三年来,我们地不良贷款率是多么低啊。再接着,又再抛出一个拿过诺贝尔奖的专家做的数字模型,你看,根据这个当今世界最新的数字模型显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良贷款率也将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准。是不是很安全?我跟你说,还不止这么安全,你看,万一这个贷款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是先赔普通CEO和中级CDO部分的钱,高级CDO的钱是到最后才动的。除非美国房地产崩盘,否则,再怎么惨也不可能动到高级部分的钱的。
如果有人说,那美国地产真地崩盘的话,怎么办?历史上又不是没崩过。投行的银行家们就会马上说,怎么可能,就算地球爆炸了,美国也会单独被炸到月球上继续繁荣的。然后,投行的银行家们就会砸出一吨重的研究报告,证明美国经济多么坚挺,当前房地产发展形势如果喜人,总之一句话,要想美国地产垮,那比弄炸地球还难。
当然,这些资产评级公司里的人,也不比投行的银行家傻,全都是人精。他们的金融直觉不比任何金融家差,再加上他们一天到晚没事就研究美国经济过去的衰退史。对于花无百日红这句话有着比任何人都深刻的理解。他们怎么可能被投行忽悠到呢?但是……要知道,在金融市场上,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起来像不像真的。大家在金融里玩的是什么?不就是念想么?有几个人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是因为这间公司有多少实际的业绩?你以为全世界都是巴菲特么?
再者说了,你以为资产评级公司是白干的?投行是要掏钱的。你普通投资者又不给资产级公司的人发工资真正养着他们的,是投行。人家给你好声好气的说,也给了你足以对外界交代的材料,你还要怎样?难不成真的不想混了?于是通情达理,同时腰包鼓鼓的资产评级公司二话不说,大印一盖,高级CDO的评级是 AAA,什么叫做AAA?简单的说,就是一百分。
有了这个评级,投行就好事了,高级CDO轻而易举搞定,卖个满堂彩,大家发财,将来地产下跌,贷款崩盘,也不关我的事,让那些买了高级CDO的傻逼哭去吧,反正银子咱已经装进腰包了。贷款公司,投行都实现了无风险收益,风险全部给了高级CDO的凯子。
但是有个问题,如果按照这样的话,那就算次级债的问题爆发出来,那也只能伤害普通美国民众的利益,伤害不到这些投行,更不伤害到那些金融寡头。
不过,如果投行们的行为只是到这里为止,那么他们确实只赚不赔。但是问题是金融家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赚完这个钱,投行们又回头来盯着普通CDO和中级CDO,心想,啧,这东西反正摆着也是摆着,我是不是该找个什么方法,让这玩意也帮我赚点钱。
略加考虑之后,投行们的大佬们又想起了一个好办法找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什么?那都是刀口舔血的主。普通CDO和中级CDO确实是风险比较高,但是相对来说,收益也确实很高。一般来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银行利率最低的就是日本。对冲基金一盘算,我到日本银行去借钱,换成美元,来买它个CDO,我每年的收益率相当高啊,而且是个无本生利,为什么不干?干!
于是,就这样,对冲基金将这个包袱接了过去。投行甩了包袱,对冲基金也有生财之道,大家又一次皆大欢喜,这里,唯一就只有一个风险,就是有些对冲基金,是投行们自己成立的。险些之外,别无风险。
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诡异了。美国房地产从两千零二年开始一路狂飚,都翻了一倍了。这样一来,次级债的不良还款率就很低,这样一来,这些CDO就开始当红了,因为它的回报率确实很高。一时之间,投行们都眼热了,我靠,原来这玩意这么赚钱啊,早知道我自己搞了。于是带这种有些懊悔的心情,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投行们大举买入这些对冲基金,想要分享这些基金因为CDO带来的利益。这是投行们第一个危机,他们喂给一条狗一碗砒霜,看它半天不死,还越长越大,实在忍耐不住,竟然去吃这狗的狗肉。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危机了。这些CDO一热起来之后,对冲基金就抖起来了。对冲基金是什么?手里有一块钱,就敢借一百块来玩的主。手里有了这么炙手可热的资产怎么可能浪费,当然是拿出去抵押现金,好继续投机了。而他们拿来抵押的抵押品,正是当初投行卖给他们的CDO,然后换得了五倍到十五倍的贷款。
在这种驱动之下,投行做CDO的热情越来越高,而对冲基金买这些CDO的热情越来越高。买了之后,拿出去抵押换贷款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于是乎,不知不觉间,以十万亿计的美元通过CDO这个杠杠不断从银行里卷出来。当美国保持低利率,当美国地产一路飘红的时候,一切都好,但是当局面变坏,局势就会变得不可收拾。投行们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眼前的利润已经让他们甚至不想去想明天,还是一头栽了进去。
不过你以为金融家们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哈,那你实在是太小看他们了。
伟大的华尔街金融家们的思维,是永远超乎常人的想象力的。在美国金融,言必称对冲。我们不是CDO有风险么?好,美国投行的大佬们再次做个发明,弄了个东西叫做信用违约掉期,简称CDS。CDS就是说,如果有投资人愿意承担CDO的违约风险,那他将得到拥有CDO的分期支付的违约保险金,对于投资人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承担风险的投资人并不需要出任何资金,也不需要与被保险的资产有任何关系,他只需要承担CDO潜在的违约风险,就可以得到一笔分期支付的保险金。
首先,你买了CDO然后你每年赚很多钱。但是你担心将来地产动荡,不良贷款率增加,手里的CDO变得不值钱,这个时候,投行椎出CDS,你只要分一部分利润给别人,那就可以将你所承担的风险完全推给买CDS的人,实现无风险收益,是不是很爽?而购买CDS的人,一毛钱也不用出。就可以每年分利润,是不是也很爽?又一次皆大欢喜,然后投行在这过程中又再次大捞一笔,天才吧?
如果你以为投行里的大佬们的想采力只是到此为止,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接下来,投行们还会推出他们的杀手级应用——合成CDO。
合成CDO是基于CDS基础上的新产品。我们刚才说过CDS就是购买人承担CDO的违约风险。然后不用出一分钱,就可以每过一段时间得到保险金。只要美国地产不出问题。那么CDO就不会出问题,只要CDO不出问题。那么购买CDS的人就可以一直得到保险金。
我刚才说过什么?华尔街的投行大佬们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金融创新?什么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就是将所有可以预期的收益都马上变现。
于是投行的人又要将CDS也资产证券化!!!
既然CDS有固定收益,那为什么不可以将它也包装起来再次证券化,送到市场上去卖呢?!
本来因为运行的巨大风险,那些资产评级公司不敢给这种证券评级。眼看将CDS证券化的路要天折了。这时候,了不起的雷诺公司光荣登场了,他们做出了一个天才的金融创新。那就是将CDS产生的现金流蓄积成一个备用的‘资金池’,这样一来,一旦出现违约情况,你可以先亏你白得的那份钱,不会亏到自己的钱。而当你觉得不妥的时候,你可以在亏到你自己的钱之前,将它卖掉。
想想看,以前你投资CDO债券,为了得到现金流,你必须真金白银的投钱进去,而且必须承担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现在你的钱可以不动,仍然放在股市里或其它地方为你继续创造财富,你只要承担一些风险就会得到稳定的现金流。天啊,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暗爽的投资产品吗?有了这个理由,资产评级公司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盖上了AAA的大印。然后这个投资产品就在美国卖疯了,包括养老基金,教育基金,以及众多外国基金在内地大量基金蜂拥买入。
可实际上,不管这个东西怎么包装,它其实还是个高风险的品种。一旦美国地产真的出现动荡,就会遇到大麻烦!
不过那又怎样?高额回报已经实现过了,他们的高额奖金也已经拿到手了。除了这个普通的合成CDO之外,他们还针对对冲基金专门发行一种叫做零息债券的合成 CDO产品,这种产品的风险更高,更可怕。而正是通过我刚才所说的这些渠道,区区一万多亿美元的次级债,便被极力膨胀到数十万亿美元。
表面上看来,在这个游戏里唯一得到益处的人,只有投行,他们是无本生利。
但是因为过于贪婪,过度贷款和对冲基金,并且鼓励的投机行为,甚至于投资给对冲基金,给投行带来的损失,同样是巨大的。而最重要的是,被他们害得倾家荡产的很多人,同样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客户。一旦美国地产出现振荡,并将带来大规模的破产潮,从而引发美国经济衰退,而美国投行在这种衰退潮中,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整个美国社会就像是一个人,而美国投行就像是它的大脑。投行倚靠吞噬自己的身体为生,只要它吞噬的速度控制的好的括,这个身体确实可以不断长出新肉来供它吞噬,但是万一他们过于贪婪,一口气将自己的身体咬得体无完肤的话,那么最后也必将葬送它自己。这些道理,无论是华尔街精英,还站在幕后的金融寡头都清楚,但是当鲜红的利润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抵挡这种诱惑,疯狂的吞噬利润,以至于歪最后将自己也吞噬掉,这几乎是所有金融寡头的悲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462561.html?fr=qrl
标签: 转载-金融
1 条评论:
不知道多少人看过,但肯定只要看过就一定会庆幸自己看过……
因为不是google用户就匿名发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8年11月1日 14:17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