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江湖 -- Be With You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zz]再融资背后藏着多少猫腻

对比最近的股市走势,再融资其实成为打压股市的重磅炸弹,往往是一剑封喉。回首最近的种种反常现象,再融资对股市造成的重创,难道仅仅是意外效果吗?这背后隐藏着什么?

1.再融资“接力棒”刀刀见血
1月21日,多家媒体在首页重要位置刊登新闻:《中国平安或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其中提到:在A股上市近一年后,中国平安再次开启融资“阀门”,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当时的收盘价测算,中国平安公开增发募集资金额将达到约1178亿元,再加上412亿分离债募资额度,其再融资规模将接近1600亿元。
沪指当即从5200点狂泻,一口气跌倒4195.75点,触及政策底线,2月1日,证监会批准两只创新型封闭式股票基金发行,A股大涨,2月4日,上证指数涨351.40点,创出历史最大上涨点数,重上4600点,股市人气重新恢复。
但是,2月20日,市场突然传出浦发银行再融资400亿元的传闻,引发恐慌性抛盘,股市再次大跌。2月22日,又有两只股票基金和两只债券基金获批,对低迷的股市可谓利好,但当天早上马上有大秦铁路再融资传闻发出,利好因素被化解,大秦铁路跌停,大盘猛跌。2月23日,中国联通再融资的传闻传出,联通跌停,沪指创下4182.77点最低点。市场人气几近崩溃。大秦铁路与中国联通先后辟谣。
再融资,围绕打压股市一个接一个展开,犹如在传递一个无形的接力棒,配合得可谓天衣无缝。倘若2月25日证监会不明确表态,这一接力棒恐怕会继续延续下去。而且,这一接力棒重点打压的思路非常清晰,“以小博大”,尽可能大地产生恐吓效果,压低股市,逼出散户投资者的筹码,让他们的绝望中亏损血汗钱。事实上,股市的恐慌性下跌也的确证明某些人的目的达到了。
2.谁提前走漏了再融资的消息
中国平安再融资给脆弱的市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但是,随后,《理财周报》以翔实的数据证明,105家机构在暴跌前夜已经逃遁中国平安!据上证所授权发布的 Topview数据显示:去年12月28日,超过330家机构持有中国平安约62.8%股权;今年1月3日,持股机构缩减为25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 57.3%;1月11日,机构再次缩减为243家,持股比例下降至53%。在大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18日,持股机构已缩减至225家,持股比例首次低于50%,仅有46.3%。而在这一过程中,散户手中的筹码却在逐步上升。
媒体推测,“似乎有些机构在中国平安发布再融资消息前半个月就得到了讯息”。中国平安股价从2007年10月24日149.28元的最高点,跌到1月29日的72.48元,跌去了一半多。在机构套盾之时,散户接过筹码。
是什么让机构成了先知先觉者?如果机构与散户一样,在大跌开始时才得到消息,中国平安将面对什么?浦发银行也上演了类似的故事。在再融资传闻传出前,一些机构资金就已开始撤退——“这次浦发尚未发布增发公告,得到消息的基金经理就提前减持,以应对增发预期。”
离奇的是,在中国平安再融资引发股市大跌时,它像一只半个月没有吃到食物的恶狼,紧紧地咬着再融资计划不松口,客观上强化了利空效果。
2月21日,《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报道称:由马明哲(中国平安董事长)带队,中国平安总精算师兼总经理助姚波、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万放等组成的团队,日前集中拜访上海多家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另一队中国平安高管则前往北京拜访当地各大基金公司。出访主要目的是介绍中国平安战略构想、阐述寿险业务对于中国平安的重要性和初步解释“天量”再融资的用途。
这种高调“拜访”的必要性暂且不说,“拜访”同样发生在1月22日,两只股票基金和两只债券基金获批之时,与浦发银行再融资的传闻一样,进一步强化了利空效果,令投资者丧失信心。
3.再融资背后的外资身影
《货币战争》中描述的场景令人震惊,如果说它因为带有的民族情绪多少影响了人们的信任的话,那么,如果看了约翰·珀金斯根据自己写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你会发现,《货币战争》只不过是在展示真实的预言而已。
在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消息公布后,人民网做了一个《谁的“中国”平安 1600亿元融资计划要干什么》的专题,其中提到:
2002年10月8日,汇丰集团(HSBC)以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为10%。汇丰集团成为平安第二大股东。2004年6 月平安上市后股权摊薄,汇丰又斥资12亿港元(以平安发行价10.33元)增持平安股权至9.9%、成为中国平安第一大股东。2005年6月,汇丰以 81.04亿港元(每股13.2港币,较当日香港二级市场溢价9%)的价格,增持中国平安已发行股本9.91%,将汇丰持有的平安股份增加到19.9%。中国平安正式进入“汇丰时代”。现在汇丰更是已经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流通股份,稳居中国平安流通股东之首。
从中国平安数据中可以知道,十大股东中“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为其第二大股东。在十大流通股中,位居前两名的仍是“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再看看浦发银行,花旗银行持有浦发银行4.20%股份,但是,根据浦发银行与花旗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第二补充协议》,花旗承诺将继续增持浦发银行股份至19.9%。有一个问题值得追问:如果股价下跌,对花旗增持股份是否更为有利?
事实上,尽管目前再融资消息很多,但大都仅停留在传闻层面,只有金额巨大的中国平安与浦发银行的再融资计划是得到确认的。在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已经对股市人气造成重创的情况下,浦发银行选择这一时机(尽管是消息提前走漏所致)难道不显得诡异吗?因为必然会导致股市加速下跌。
实际上,这两家是最没有必要再融资的。有评论指出:“光是中国平安一家所提出的再融资计划就达到1600亿元,而此前其发行A股筹资382亿元还未满一年,且原来的募资使用计划还未付诸实施。近日提出400亿再融资计划的浦发银行和平安一样也是刚刚发行60亿元的债券。”
4.谁在做空中国股市
关于这波股市的下跌,有几家媒体进行了调查。比如,《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作为A股第一权重股中石油的最大空头,第四大权重股中国银行的最大空头,第五大权重股中国神华的最大空头,第十三大权重股大秦铁路的最大空头,T28335席位是近期不折不扣的最大空头。那么,谁是T28335? “T28335极有可能是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分红。”
在这波下跌中,先做空者是最大受益者,他们因此变得更加主动。一方面,他们是在相对高位出仓,赚取了很可观的差价。另一方面,为新资金建仓提供了契机。如果再因再融资而获利,可谓一举三得。
这还只是从中国市场而言,如果从国际资本市场层面来看,做空中国股市在国外,仍可以使一些人获取暴利,并且是更惊人的暴利——哪怕是在中国股市短暂虚亏,他们都可能获取暴利。这意味着,海外资金做空中国股市有了一个隐蔽但更重要的理由。
去年11月8日,全球首只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2007年11月9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是这样报道的:“8日,全球首只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这只以中国股票市场下跌获利的ETF,将双倍反向于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的日回报率。”另有评论指出:“一旦这只抛空中国股市获利的ETF产品在美国挂牌,将会引来大量的巨鳄闻腥而来,尤其是已经通过QFII在中国A股投资的大行。”
这意味着,做空中国股市,能给海外资金带来比投资于股市更丰厚的回报——更何况,他们是最早通过抛售股票打压中国股市者,机会更好。同时,打压中国股市可以为他们低价建仓提供契机。
我们都知道一个消息,即QFII额度从10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这一消息最早出现在2007年5月23日(5月22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正式启幕,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美国财长保尔森等中美政府高官均出席这次会议),其中对“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上升、适当放宽金融机构持股比例等领域”达成新的共识。而QFII新增额度的真正审批新闻是在2007年12月9日见报的,当时报道的时间为“日前”,内容是“已将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总限额提升至300亿美元”。如果这个日前是“一个月前”或“两个月前”,股指都是在接近6000点位置。这显然不是最佳建仓良机。
5.一个个奇妙的巧合
如果QFII新增额度的正式获批时间向前推一个月,那么,正好是在中国股市接近六千点高位时,同时,也正好是全球首只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 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时间。QFII需要中国股市下跌,以寻找最佳建仓良机。自此以后,中国股市开始步入漫长的调整阶段。我承认中国股市当时存在市盈率过高等问题。但是,从5·30大跌后一直到A股步入6000点,QFII有几个提到过泡沫问题?相反,在5·30以前,他们倒是拼命强调泡沫,“A股泡沫太大,沪指有可能在今后3个月内跌破3000点”;“目前A股散户持股比例已达65%-70%,高出成熟市场一倍,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见顶信号。”有的外方研究机构甚至露骨地呼吁政府干预——“应采取措施阻止泡沫的进一步形成。”这些来自自由市场的投资者,对行政力量频频招手,令人诧异。随后,印花税率提高,A股暴跌,QFII集体沉默。等到持仓结果公布,人们才发现,QFII实实在在地抄了一个大底。
政策市,被QFII利用了。
这次打压中国股市,最早是从对瑞银抛售中国石油的质疑开始。中国石油由于对指数的影响大(据统计,中国石油每下跌10%就将拖累上证指数下跌200点),正因为这一点,中国石油成为拖累股市下行的重要力量,如果从工具的角度来看,它何尝不是打压中国股市的利器?
QFII是更贪婪的逐利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发布虚假的股指报告欺骗国内投资者,也不惜违反中国的法律。
因为境外股东违规买卖股份超过5%,短线炒作获益上亿元而没有公告,南宁糖业从2月21日起临时停牌。这是一起典型的外资股东违规事件。2月20日,南宁糖业披露的一则公告显示:南宁糖业的境外机构股东马丁居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MCIM)、马丁居里公司(MCI)于2007年8月分别买入公司股票 716.8469万股及975.4179万股,分别占南宁糖业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73%及3.71%。由于马丁居里有限公司(MCL)是MCIM和 MCI的母公司(均为100%控股),MCL被视为持有南宁糖业5.90%的股权。MCIM、MCI于2008年1月4日至1月25日所卖出南宁糖业股份累计已达1453.5656万股,占上市公司股份总额的5.07%,并因此获利近亿元。
而这一短线炒作获利行为,多处涉嫌违规:在“控制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百分之五”的情况下,它未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也未通知该上市公司予以公告。并且涉嫌触犯我国《证券法》。根据该法规定:“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六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六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据此,南京糖业有充分理由和明确法律依据,向MCIM和 MCI追讨其短线操作获得的违法收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南宁糖业是MCL在国内A股的唯一一单交易,MCL短线炒作的计划不可谓不缜密,如果说不是提前策划好的,这种巧合实在过于完美!离奇的是,有人竟然发出此事即使起诉也难以执行的论调。我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合格投资者的境内股票投资,应当遵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持股比例限制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如果QFII处罚中国法律而逍遥法外,法律的尊严何在?对国内投资者是否公平?
6.一边唱空一般做多
心口不一是外资的常见做法。当股市调整到4000多点,有某海外分析师指出:中国股市即使跌到2000点仍有泡沫。这种论调为何在6000点之前没有出现,反而在股市调整到如此位置密集发出呢?而大量的数据显示,在他高调唱空时候,他所供职的投行却在做多。
当中国平安再融资消息刊发之时,与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的时间相差仅一天。倘若不考虑期限差异,仅以两国基准利率比较,中美基准利率倒挂0.64个百分点。如果以相同期限的市场利率衡量,中美利差已经倒挂近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际热钱不仅受到升值收益的吸引,同时还将受到利差的吸引,“汇差”加 “利差”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将对国际热钱进入中国产生更诱人的吸引力。1月30日,美联储再度宣布降息50个基点,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
当然,热钱进入中国,看重的绝不仅仅是“汇差”、“利差”,而更流入中国的股市和楼市。这与当年日本的情况何其相似!一旦国际热钱打算进入,提前就会唱衰中国股市,炒作中国股市的风险性,以推动股市下跌,而一旦他们建仓完毕,又会借助其能够控制的权威的机构发布唱多信号,以吸引资金跟风,一旦获利足够丰富,达到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悄然抽身而退,从而,产生助涨助跌效应,加大我国股市的波动。
日本股市在热钱推动下,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指数达到其历史最高点38915点。但随着热钱获利退出,日本股市崩盘,到2003年4月,跌至7607.88点,1989年创下的高点时至今日仍可望而不可及。楼市同样如此。
问题在于,QFII为什么可以随意操纵话语权,甚至影响到相关决策?QFII的声音为何更容易受到有关部门和市场的追捧?
一切皆源于利益。瑞银亚洲矿业主管白仲义在其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将中国神华H股的目标价从此前的35.15港元陡然提升至101港元所引发的风波,很久没有停息。外资报告被神化的光环,为何至今受到一些人的顶礼膜拜?
7.可怕的漏洞
有关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投资,语焉不详,有人推测了几个版本。其中,有人怀疑将要收购的海外某公司与汇丰存在着联系。在次债危机蔓延的今天,我们必须对种种成本或风险转嫁行为保持警惕。防止恶意圈钱行为的肆虐——无论是外国公司来圈钱还是国内公司圈钱,都是广大投资者所不能容忍的。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再融资规定不规范,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在用途都没有说明的情况下,就张开了血盆大口。面对这种贪婪的欲望,难道不应该对制度的漏洞进行深刻反省吗?
在中投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的情况下,我国对黑石基金的投资即已经作出。这种不符合程序的做法,已经使30亿美元的投资亏损近半。中国没有为次债危机买单的义务。事实上,由于我们的大方,一些外国投资者从我国金融投资者获取的好处已经超过了其次债损失。
一位同行列举了一组数据: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 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9.3倍,世界罕见;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 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超过10港元,净赚近800多亿,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500多亿,合计将近1400亿,10倍回报……
对比一下我们购买的美国次债产品,动辄数亿美元的损失,交易结果的反差难道不令我们心中隐隐作痛吗?
中国是一个穷国,许多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下。1978年至2006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减少了2.28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但是,我国划分贫困人口的标准较低,是以人均年收入637元(月均53元人民币)计算的———2007年公布的标准是693元。2003年,温家宝总理坦言,目前的贫困人口标准是低水平的,如果提高200元,贫困人口总数就会上升到9000万。而国际上通用的贫困人口计算标准是人均每天收入低于一美元或者是两美元。即使按最低值一美元计算,综合考虑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差异,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也至少在1亿以上。
动辄数亿美元的损失,如果用到这些穷苦人身上,将给多少人带去脱贫的希望和生活的欢乐?
在崇洋媚外之风自上而下蔓延的今天,谈民族气节之类已经落伍,但是,无论任何一个国家,忽略国民的感受,对外国掠夺者提供便利都是非常危险的。
回到本文的主题,在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庄严承诺发出后,就应该严格监管制度,规范市场,使投资者真正受益而不是产生在掠夺感。

http://laoqianzhu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90194


标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